比思論壇
標題:
科学发展模式
[打印本頁]
作者:
qjpcjy
時間:
2023-11-9 10:31
標題:
科学发展模式
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及具体表现形式,科学家对科学哲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和学说。(1)带头学科发展模式。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科学家凯德洛夫提出,科学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门或一组学利处在革命的前沿,它们产生的创新成果渗透到其他知识、技术领域,从而推动这些领域的创新。近代科学兴起时,力学是带头学科。18 世纪生顿力学的创立是这一阶段的标志,生顿力学的观念、方法和知识推动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学各个领域的发展,使近代科学革命到 19 世纪中叶达到了高峰,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建立,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完成,同时也酝酿着新的革命的开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带头学科是微观物理学,它所引了 20 世纪高新技术革命,促使了 20 世纪后半叶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等学科的兴起并成为带头学科。预计 21 世纪的带头学科将是生命科学。(2)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学者贝尔纳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自近代科学发生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每过 70一日0年转移 1次。科学活动中心一般拥有世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20%以上,处于科学中心的地区经济领先、人才辈出,依现代的标志看,在这些地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居世界首位。如意大利(1540~1610 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 年)、德国(1840~1910 年)、美国(1920~现在)。从目前看,美国作为现代科学中心还没有很
快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迹象。(3)指数、逻辑曲线增长模式。20 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普赖斯和国家图书馆人员赖德根据图书馆藏书增长规律研究科技知识增长的规律。他们发现,自 18 世纪以来图书馆每 16 年增长1倍,实际上是指数增长。科学期刊数、学术文摘数科学家人数等每 10~20 年增长1倍。后来又发现,到了一定时间,知识增长会放缓直到下一个科学革命的到来,然后又会呈现指数增长。如果考虑到每一增长周期后期发展放慢的一段时间, 那么增长曲线就不是指数曲线,而是 S 形曲线,称为逻
辑增长曲线。(4)四段式动态模式。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后,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提出猜测性理论,然后经过争论和实验检验,排除其中的错误,新理论上升到权威的地位。但是,它的权威性不是永恒的,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观察实验提出它解答不了的问题,从而引发新的科学假说提出。这个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 B一T1
-EE一P2:.(5)科学革模式。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科学文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来的。库恩继承了波普尔科学发展模式中合理的东西,认为最早的科学萌芽(如巫术文化)叫前科学时期,之后发展到常规科学时期。如果观察实验发现了常规科学权威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它就会因为反常现象的挑战而面临危机。解决危机的办法是提出一种革命性的新理论,它不仅能解释过去一代的常规科学能够解释的问题,而且能解释反常现象,于是它就取代过去的权威成为新一代的常规科学,但常规科学在解题、应用、发展中最终还会发现新的反常现象,引发新的科学危机和科学革命。
库恩的发现促使了科学发展中认识的飞跃,产生这种飞跃的根本动力是已有的科学理论认识能力同实践能动性的矛盾。
正是这种矛盾使科学发展呈现出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的过程,叫科学革命。
(6)科学研究纲领论模式。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拉卡托斯对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做了改进。库恩的学说完全否定了创新理论对传统理论的继承性,仿佛新老科学家眼中的世界是完全对立、根本不同的。拉卡托斯认为,每一代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硬核”-一科学研究纲领,这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假说、基本观点和方法,它在科学理论体系中起支配作用。一个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遇到了挑战, 主要是在解题、应用方面,科学理论会调整自己的外围(保护带),以确立核心部分的地位。一个处于创新中的研究纲领是它的进化阶段,当它达到成熟、影响达到极大时,就将进入退化阶段,然后迎来新一代研究纲领的进化。 18 世纪牛顿为确立近代科学的研究纲领曾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到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他的机械观的局限性逐渐受到批判,到 19 世纪末形成严重的危机局面。20 世纪初,他的地位为现代物理学阶段的完成,同时也酝酿着新的革命的开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带头学科是微观物理学,它所引了 20 世纪高新技术革命,促使了 20 世纪后半叶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
技术、海洋技术等学科的兴起并成为带头学科。预计 21 世纪的带头学科将是生命科学。(2)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学者贝尔纳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自近代科学发生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每过 70一日0年转移 1次。科学活动中心一般拥有世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20%以上,处于科学中心的地区经济领先、人才辈出,依现代的标志看,在这些地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居世界首位。如意大利(1540~1610 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 年)、德国(1840~1910 年)、美国(1920~现在)。从目前看,美国作为现代科学中心还没有很
快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迹象。(3)指数、逻辑曲线增长模式。20 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普赖斯和国家图书馆人员赖德根据图书馆藏书增长规律研究科技知识增长的规律。他们发现,自 18 世纪以来图书馆每 16 年增长1倍,实际上是指数增长。科学期刊数、学术文摘数科学家人数等每 10~20 年增长1倍。后来又发现,到了一定时间,知识增长会放缓直到下一个科学革命的到来,然后又会呈现指数增长。如果考虑到每一增长周期后期发展放慢的一段时间, 那么增长曲线就不是指数曲线,而是 S 形曲线,称为逻
辑增长曲线。(4)四段式动态模式。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后,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提出猜测性理论,然后经过争论和实验检验,排除其中的错误,新理论上升到权威的地位。但是,它的权威性不是永恒的,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观察实验提出它解答不了的问题,从而引发新的科学假说提出。这个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 B一T1
-EE一P2:.(5)科学革模式。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科学文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来的。库恩继承了波普尔科学发展模式中合理的东西,认为最早的科学萌芽(如巫术文化)叫前科学时期,之后发展到常规科学时期。如果观察实验发现了常规科学权威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它就会因为反常现象的挑战而面临危机。解决危机的办法是提出一种革命性的新理论,它不仅能解释过去一代的常规科学能够解释的问题,而且能解释反常现象,于是它就取代过去的权威成为新一代的常规科学,但常规科学在解题、应用、发展中最终还会发现新的反常现象,引发新的科学危机和科学革命。
库恩的发现促使了科学发展中认识的飞跃,产生这种飞跃的根本动力是已有的科学理论认识能力同实践能动性的矛盾。
正是这种矛盾使科学发展呈现出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的过程,叫科学革命。
(6)科学研究纲领论模式。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拉卡托斯对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做了改进。库恩的学说完全否定了创新理论对传统理论的继承性,仿佛新老科学家眼中的世界是完全对立、根本不同的。拉卡托斯认为,每一代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硬核”-一科学研究纲领,这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假说、基本观点和方法,它在科学理论体系中起支配作用。一个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遇到了挑战, 主要是在解题、应用方面,科学理论会调整自己的外围(保护带),以确立核心部分的地位。一个处于创新中的研究纲领是它的进化阶段,当它达到成熟、影响达到极大时,就将进入退化阶段,然后迎来新一代研究纲领的进化。 18 世纪牛顿为确立近代科学的研究纲领曾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到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他的机械观的局限性逐渐受到批判,到 19 世纪末形成严重的危机局面。20 世纪初,他的地位为现代物理学阶段的完成,同时也酝酿着新的革命的开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带头学科是微观物理学,它所引了 20 世纪高新技术革命,促使了 20 世纪后半叶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
技术、海洋技术等学科的兴起并成为带头学科。预计 21 世纪的带头学科将是生命科学。(2)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学者贝尔纳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提出,自近代科学发生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每过 70一日0年转移 1次。科学活动中心一般拥有世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20%以上,处于科学中心的地区经济领先、人才辈出,依现代的标志看,在这些地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居世界首位。如意大利(1540~1610 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 年)、德国(1840~1910 年)、美国(1920~现在)。从目前看,美国作为现代科学中心还没有很
快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迹象。(3)指数、逻辑曲线增长模式。20 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普赖斯和国家图书馆人员赖德根据图书馆藏书增长规律研究科技知识增长的规律。他们发现,自 18 世纪以来图书馆每 16 年增长1倍,实际上是指数增长。科学期刊数、学术文摘数科学家人数等每 10~20 年增长1倍。后来又发现,到了一定时间,知识增长会放缓直到下一个科学革命的到来,然后又会呈现指数增长。如果考虑到每一增长周期后期发展放慢的一段时间, 那么增长曲线就不是指数曲线,而是 S 形曲线,称为逻
辑增长曲线。(4)四段式动态模式。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后,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提出猜测性理论,然后经过争论和实验检验,排除其中的错误,新理论上升到权威的地位。但是,它的权威性不是永恒的,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观察实验提出它解答不了的问题,从而引发新的科学假说提出。这个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 B一T1
-EE一P2:.(5)科学革模式。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科学文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来的。库恩继承了波普尔科学发展模式中合理的东西,认为最早的科学萌芽(如巫术文化)叫前科学时期,之后发展到常规科学时期。如果观察实验发现了常规科学权威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它就会因为反常现象的挑战而面临危机。解决危机的办法是提出一种革命性的新理论,它不仅能解释过去一代的常规科学能够解释的问题,而且能解释反常现象,于是它就取代过去的权威成为新一代的常规科学,但常规科学在解题、应用、发展中最终还会发现新的反常现象,引发新的科学危机和科学革命。
库恩的发现促使了科学发展中认识的飞跃,产生这种飞跃的根本动力是已有的科学理论认识能力同实践能动性的矛盾。
正是这种矛盾使科学发展呈现出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的过程,叫科学革命。
(6)科学研究纲领论模式。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拉卡托斯对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做了改进。库恩的学说完全否定了创新理论对传统理论的继承性,仿佛新老科学家眼中的世界是完全对立、根本不同的。拉卡托斯认为,每一代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硬核”-一科学研究纲领,这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假说、基本观点和方法,它在科学理论体系中起支配作用。一个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遇到了挑战, 主要是在解题、应用方面,科学理论会调整自己的外围(保护带),以确立核心部分的地位。一个处于创新中的研究纲领是它的进化阶段,当它达到成熟、影响达到极大时,就将进入退化阶段,然后迎来新一代研究纲领的进化。 18 世纪牛顿为确立近代科学的研究纲领曾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到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他的机械观的局限性逐渐受到批判,到 19 世纪末形成严重的危机局面。20 世纪初,他的地位为现代物理学的研究纲领所取代。
作者:
liu205
時間:
2023-11-9 17: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6562256
時間:
2023-11-10 0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xf01902301
時間:
2023-11-10 16: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987374938
時間:
2023-11-11 01: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e3-1230v2.bl-phx0.1.141.8.2.e5.securedservers.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